收藏 厦门游艇业驶向“黄金水道”
- 发布时间:09-25 08:37
厦门游艇产业正在加速度发展,这一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正在被厦门社会各方重视,也在全国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2007年,厦门游艇出口总值达2423万美元,达到国内游艇比重的27%。海峡西岸游艇产业链如今已渐渐成型。
8月5日,厦门游艇行业协会成立,政企及相关行业将由此拧成一股绳,加速未来发展;9月7日,被评为亚洲最佳的香山国际游艇码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9月将对外营业;10月1日,厦门国庆花车巡游展将出现游艇花车;11月厦门首届游艇展开幕,展示和体验并行的活动将让奢华的游艇进入普通民众的视线;同期,游艇产业论坛举行,探讨在我国游艇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优势:三分天下有其一
对于游艇业来说,厦门也许天赋秉异。众多游艇制造业聚集在这里,成就了占全国同业27%的出口额。
“有游艇制造王国”之称的台湾就在对面,近水楼台的厦门顺势承接,厦门还与珠海同时被业内看成是国内最好的游艇产业发展之地。
厦门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游艇消费的潜力。良好的商务环境让众多外资企业入驻厦门,有着一批高收入、高消费群体,优美的居住环境,又吸引了更多周边的企业家进驻。这一巨大的对富人阶层的聚集作用,也让这一奢华的游戏有了现实玩家,还有更多地潜力玩家也正在不断地浮出水面。飞鹏航海俱乐部、顽石航海俱乐部等本土的俱乐部,已经承办过了国内各种专业赛事,在富人阶层中的影响力日渐深远,带动作用无可比拟。
政府推手:申请产业出口基地授牌
与天然优势相辅相成的是政府的大力推动。厦门贸易发展局规划财务处处长郑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游艇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据透露,目前厦门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向国家申请获取游艇产业出口基地的授牌,争取更多的资源投入。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冲破游艇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这是厦门市政府努力的一个方向。近年来,市政府相继启动了五缘湾、香山、翔安、东坑湾等游艇会所、游艇制造基地等建设项目,吸引了更多国际一流品牌的游艇制造企业、配套贸易商和游艇会所落户厦门。
困惑:游艇消费设限多
厦门唐荣游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福添有一艘运载游艇的船,要配备一艘救生快艇,可是相关政府部门却没有办法办理挂牌手续。陈说,游艇牌照的办理和驾驶执照的考试一直因为政策缺失悬而未决。
同时,由于厦门海域的特殊性,在出海和钓鱼等方面有许多限制,在海域、航线方面更是如此,许多钓鱼爱好者和游艇拥有者,更喜欢到东山、诏安、莆田等地去休闲,正是因为厦门海域限制太多,游玩不畅快造成。
目前,我国对于游艇艇上设备和人员配备还按照商船标准进行管理,对于驾驶执照的规定、船员的配备以及航道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每次航行还须报海事、航务或港监部门。陈福添说,这些不适用于游艇的政策法规大大制约了游艇的消费,“毕竟,买游艇不是为了放在自家游泳池里的”。
政府推手:行业准入门槛拟放宽
这一限制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足够重视,据了解,适用于游艇的相关法规将于明年年初出台,本地的地方法规也正在制定当中。一旦完善,行业准入门槛放宽,厦门将向游艇娱乐业敞开大门。
瓶颈:人才奇缺薪资高
唐荣游艇的陈福添最近特别发愁,“前5年门口排满了找工作的工人,现在不但门口一个都没有,连劳动力市场都找不到。
瀚盛游艇也遇到了严重缺乏熟练技术人才这一问题。瀚盛副总经理谢启栋说,基本上所有的游艇设计图都来自于国外的游艇帆船设计师,本土人才严重缺乏,而木模船型高级技师、中高级舾装木作技工、船艇化工、电气技工等更是游艇业普遍缺乏的人才。
“由于西部大开发,内陆人员都留在了内地,本地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学历较高的人,又不愿意上车间工作,这是造成人才紧缺的一个重要原因。”陈福添说,同时,新进许多外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到处“挖角”,也造成了游艇制造业技术人才越发紧俏。据介绍,培养一个熟练的工人起码需要2到3年的时间,而现在往往还在当学徒,就被人“挖”了,为了留住工人,薪资最高涨了60%。
“因为员工紧缺,生产效率无法提升,一艘游艇从下订单到交货至少需要1年半,今年就因为美元汇率下跌,下订单时算好的利润,都贴进去了。如果能够招到更多工人,产能提升,这个风险就会小很多。”陈福添如是说。
政府推手:积极推动校企合作
在8月5日成立的厦门游艇行业协会会员中,有两家教育机构———海洋职业学院和兴才学院。为了解决人才问题,行业协会及其各相关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据会长谢启栋介绍,与海洋职业学院合作已经大约有2年时间,学校设立具有针对性的专业,企业工程师兼任讲师,希望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加入到这个行业来。
而厦门兴才学院校企合作筹委会张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去年夏天开始为游艇企业培养了一批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目前也正在申请游艇舾装专业培训资格,以便更具针对性地解决游艇企业人才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厦门出口的大多是小型、科技含量还不够前沿的游艇,厦门有必要建立游艇自主品派的科研设计所,为带动厦门高校设立游艇专业学科培养人才。
难点:用地受限拓展难
郑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虽然现在还有足够的场地供游艇企业几年的发展,厦门的工业用地已经很紧张,对于未来做大做强,用地是一个大问题。
与此同时,制造业不断地发展,而营销与市场开发仍然处于薄弱阶段。尤其是国内市场开拓,对于本地游艇制造业来说,还是一块有待填补的巨大空白。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奢华游戏,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都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
政府推手:游艇展与区域游艇产业结合
谋划游艇展与区域游艇产业紧密结合,是目前厦门市政府与行业协会正在努力推动的项目。
厦门与漳州、泉州等周边地区的游艇制造业已有集群之势。厦门的翔安、漳州的漳浦和泉州的南安等地游艇制造基地规模在全国均名列前茅,聚集了一批业内知名的游艇企业。业内人士表示,厦门游艇展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速产业链的配套完善,更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而即将举办的海洋文化周,是推广游艇业的一个大好时机。谢启栋说,游艇展示和体验,可以向市民更多普及游艇消费,而同时也能够通过展示,带来更多的客户。
游艇行业协会秘书长留典芳介绍说,在海洋周期间还将举办游艇产业论坛,邀请国内国际的品牌游艇经销商及游艇界权威人士到场,与游艇企业共同探讨在我国游艇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发展厦门游艇产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