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出口加工区逆风起舞 新增投资4千多万美元
- 发布时间:05-06 09:01
|
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似未见底,在厦门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玉龙的办公室案头,却放着一组令人心潮澎湃的数据:“一季度出口加工区新增投资4000多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1300万美元。”不久前,这来之不易的数据得到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的肯定。
“金融寒冬时,我们‘跳起来摘桃子’。”王玉龙一个生动的开场白,显得踌躇满志。“如今看来,我们不仅‘跳起来’了,还很可能摘得‘桃子’。”
据介绍,一季度受金融危机和“两节”放假等影响,厦门出口加工区1月份工业生产总值首次出现较大降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2%。但是加工区管委会逆势而上,确立“保增长、调结构”的思路,在2月份就成功止跌反转,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4.2%。最终,一季度加工区工业生产总值比增-0.85%,进出口总额比增3%。
在新增资的4000多万美元中,两家美国著名企业的增资幅度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出口加工区引进柯达(厦门)数码影像有限公司新增投资3250万美元科技新项目,增加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美磁(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异型磁芯的生产项目,新增投资450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100万美元。
“此次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而加工区内著名的美国企业反而大力增资,令我们感到鼓舞。”王玉龙告诉记者,是厦门出口加工区的区位优势以及贴心服务和高效服务抓住了这些企业。
据悉,此前柯达是生产一次性相机的企业,由于对市场预判不足,无奈撤出加工区。而加工区管委会努力做到“人走茶不凉”,积极到海关等部门协调,帮助企业顺利退运,清理厂区,使柯达的高层十分感动。此后,柯达在数码影像市场上成功转型,又选择回到出口加工区。
除美国企业外,加工区内的其他企业也保持强劲态势,尤其是区内5家已投产的台资企业,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8564.7万元,比增63%。
解密
出口加工区“御寒秘诀”
在经济寒冬,厦门出口加工区为什么还能逆风飞扬,保持强劲态势呢?王玉龙点出了应对“秘诀”。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加工区首抓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引进“科技先进型、资源节约型、环保达标型”的“三型”企业,重点培育受经济危机波及较小的“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精密机械、新型材料”的四大支柱产业。同时,他们还主动到长三角、珠三角扩大宣传,对符合“三型”的准备转移的企业进行动员;对已入驻出口加工区的企业给予贴心高效的服务,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增强企业信心。
相关新闻
企业边角料
出区内销不再难
日前记者获悉,厦门出口加工区积极破解区内企业边角料内销出区难题,使区内40多家企业受益,为企业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达数百万元。
加工区区内企业所生产的边角料及废品出区内销属于废物进口范畴,应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进口批文、企业备案及装船前检验等相关手续,不仅操作时间长,而且增加运营成本。近日,经加工区管委会批准,在驻区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的共同监管下,由物流公司代理,开创了加工区区内企业边角料出区内销的先例,并照此模式解决区内企业年产500多吨边角料内销出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