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别拿楼市软着陆当硬挺信号 房价不降或再出新政
- 发布时间:05-26 08:52
    楼市真的就此“软着陆”吗?记者为此采访了众多专家,但结论与“温和论者”相反。他们认为,中央的政策不会就此停歇,若房价依旧失控,政府或将出台更多组合措施。
被利用的宏观不确定性
    5月24日,西班牙斗牛士阿帕里西奥被公牛刺穿下颚,穿出口腔,画面恐怖。但对观察家而言,西班牙中央银行接管大型地方银行Cajasur,是个更为恐怖的消息。观察家说,这是欧洲经济步入危机的前兆。
  同时,由于受到游资炒作,气候原因等影响,中国国内农副产品价格出现明显的上升。通胀预期来势汹汹,国家发改委不得不10天内三次发文谈物价。
  一家欧洲银行的遭遇与中国部分农产品价格抬高的事实被过度渲染为国内外宏观面不确定的“铁证”,Cajasur的故事和易感知的价格波动在刻意放大之后,被用于“楼市调控将逐步温和”的论证依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以个人观点表示,论证“房地产政策将逐步温和”的依据太过于牵强。他认为,国家调控房地产的政策意在抑制楼市价格过快上涨,缩小涨幅,稳定其健康发展。“当然,中国必须重视欧洲目前的经济形势。”他认为,国内的通胀压力并不严重,最多仅仅可能处于温和通胀的顶部。
被放大的不实传闻
  谁在刻意放大这些消息?在这一轮一波三折的“房产税三年免征”的传闻背后,他们露出尾巴。
    尽管在24日国家发改委已经就“房产税三年免征”的失实消息作出澄清,但当日下午17点30分,记者还是收到了这样一条手机短信:“发改委官员称三年内不出台房产税,否认有更严厉的政策出台,因为通胀预期与宏观经济复苏不明显,中央高层更是表态,政府对楼市的调控已遇两难,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短期内已经没有新的政策可出。”
    记者核实后发现,该条信息源自一家房地产中介机构。而发信方称自己并不知晓官方已经澄清事实。
    房地产中介的收益产生于二手房买卖双方交易的过程中。目前京沪深广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的明显下滑或已使这些年轻的经纪人无力支撑。于是,当房地产税的三年内都不会开征的不实之言弥散时,利益相关机构将信息迅速传递至客户的急切心态便可明了。
    可以肯定,与他们“志同道合”的还有不少。
被误读的二线楼市“温和”
  自从5月17日,“国十条”满月之后,楼市买卖双方便一直处于观望中。满含萧杀之气的北京细则出台之后,其他一线城市的细则则并未包含令人兴奋的“限制令和限贷令”。由此,被观察家冠以“温柔”称谓。
  “广州24条”,重在解决“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上取得突破;同一天出的重庆细则被视为“广州翻版”,也未停三套房贷,有保有压的态度确实较为温和。
  地方的“温和”态度在国巨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孙飞看来其合理性在于:“地方政策有区别的制定细则是因为当地的楼市情况。”他认为,二线城市的温和态度可以理解。
  孙飞认为,目前有些一线城市的温和态度根源在于“土地财政”的利益驱使。尽管“国十条”只为框架性条文,但实施后确有明显效果。上海某房地产研究院也认为:“一线城市房价下跌已成定局,新房价格的整体性下跌,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而且这一时间仅需2-3个月。”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最近一周(5月17日-5月23日)的成交概况分析,新政效果持续,楼市成交量继续低位运行。如果被重点调控的城市房价不降,那么政府或许将会出台更多的组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