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闽首个千亿元开发区年内在厦诞生
- 发布时间:09-01 11:35
  “火炬高新区今年工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跃升为福建省首个千亿元开发区。火炬人正铆足干劲,大干150天。”昨天,拿着火炬2010年前八个月的统计报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游文昌高兴地说。
  高科技园区打造厦门“智谷”
    在火炬东海科技园建设工地,8幢研发大楼的桩基工程基本完工,两幢大楼正在进行外墙的幕墙施工。负责建设的火炬集团董事长马洪斌介绍说,这里将建成以研发总部为主的高科技园区,打造火炬高新区乃至厦门的“智谷”。<br />
    在宸鸿科技工地,投资2亿美元的三期扩建项目已进入厂房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下个月投产,今年可新增产值30亿元;目前,宸鸿科技正在加紧建设投资2亿美元的四期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br />
    去年8月投产的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已生成冠捷工业园,形成年产1000万台平板电视生产基地的规模。<br />
    据了解,宸鸿科技和冠捷项目今年都将实现百亿元以上产值。这同时意味着火炬高新区将出现4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br />
    “项目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好抓手。”游文昌表示,火炬高新区围绕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引进了一批有助于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的好项目、大项目。今年1-7月,火炬共引进外资新项目和增资项目43个,其中新引进项目25个,增资项目18个;引进的内资企业数达200多家。
  自主创新是火炬最强的竞争力
    全市44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火炬企业有156家,占34.8%,居全市之首;福建省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火炬13家企业上榜,占厦门半壁江山。<br />
    “火炬高新区最强的竞争力,就是不断完善的创新环境、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充满活力的创新理念。”作为海西最大的创新平台和科技产业高地,火炬高新区已建成3个国家级创业中心。高新区5个博士后工作站,27个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成就了园区企业不少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国家级LED检验中心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产业发展更是如虎添翼。<br />
    今年,火炬高新区财政安排1.1亿元科技创新发展资金,作为扶持企业项目孵化和自主创新的专项资金。同时,火炬高新区还与深创投成立福建首家也是厦门第一个政府引导的创业投资基金——厦门红土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促进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高新区聚集。
  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基地
    通过海外招聘、异地招聘、产业招聘,火炬高新区广纳贤才。去年4月,火炬高新区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在福建省率先实施在境外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工程,并给予“七个100”的政策支持,即100万元生活补贴、住房和创业场所各100平方米以上3年免租金、100万元以上创业扶持资金、最高100万元的贷款贴息、最高1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补贴、100万元以上创业担保资金等。这些为加快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项目、鼓励境外科技领军人才到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共有17人被认定为火炬高新区领军人才。<br />
    “高新区针对人才创业必需的关键要素,设计、构建了服务链条完善的配套支撑服务体系,全方位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哺育服务。”游文昌表示。作为全省惟一一个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火炬正在逐步壮大“创新舰队”,努力打造海西“人才特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