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内外资企业统一税制
- 发布时间:11-22 09:14
外资即将告别当年的“超国民待遇”,但绝不会迎来自怨自艾的“非国民待遇”。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表态:“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资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同时,中国的政府采购,对外商投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17日,得知我国将于下月开始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消息后,厦大经济学系副主任杨继国教授拍手叫好,外资卸下超国民待遇,有利于闽企和其公平竞争。厦门数家外资企业老总则表示不便表态。
内外资企业下月将统一税制
据杨继国教授介绍,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缺外资、缺技术,所以需大力招商引资,以高优惠吸引外资来华投资。“当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外资企业投资难度较大,会产生一些附加的制度性成本,因此中国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以税收减免为代表的超国民待遇政策。”
下月开始,我国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了全部税制,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将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此项措施是自我国继2008年初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之后的又一重要税收举措,意味着我国内外资企业税制的全面统一,所有企业将在统一的税收法律和政策下实现公平竞争。”
超国民待遇对外企并非好事
统计数据显示,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近6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1万亿美元。过去近30年,在华外资获取了巨额利润。在当前全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将是世界市场扩容的主要增长空间。
“事实上,很多大型外企反而不喜欢额外的待遇。”杨继国说,“市场经济环境下,给予过多优惠反而不利公平制度的建立。我们需外资推动经济增长,但应以平常心对待。”
他说,一些大型外企,认为市场经济税制是公平的,大家同台竞技方能显示制度优势。而给予优惠的措施,优惠是人设定的,背后有着诸多人为的因素,人为因素就意味着政策随时会发生变化。而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应以稳健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对于外国企业来说,制度性成本明显降低,外企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
公平竞争利闽企走向大舞台
杨继国参加过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会,他发现许多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过分强调政策优惠性。其实这是种恶性竞争,浪费了资源。“我们现在不缺外资,你看,一边是巨额外汇储备,花不完借给美国人,另一边却给外资优惠。”
记者联系了数家在厦外资企业,则表示不便对此表态。杨继国则认为,之前给了外资“超国民”待遇,已达到历史使命了,早该终结这个时代,这个超国民待遇甚至挤占了国企和民企的生存空间。福建民营企业不少,不少闽企已经具备和外资同台竞技水平,如果外资卸下超国民待遇后,有利于闽企和其公平竞争,助力闽企走向更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