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台湾最大“地主”来厦 欲在厦打造海西华尔街
- 发布时间:11-23 10:24
离上一次来厦门(“9·8”投洽会)才两个多月,63岁的邱复生又风尘仆仆地带队来厦,举办台开在内地的首场台湾土地项目推介会。“厦门的这场推荐会在一个月前就在台北宣布过了。”邱复生说,此前,他们还未在大陆其他城市举办过类似的推荐会。厦门究竟凭什么引得这位台湾最大的土地储备公司董事长的如此青睐?昨日下午,邱复生在推介会的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数十家厦企
对台地产兴趣十足
“哟,你怎么来了?”“你都来了,我怎么能不来。”“还是台开的魅力大啊!”在昨日下午举办的推介会上,不少厦门地产界的“老熟人”都碰上了面,包括厦门住宅集团、万达集团、建发集团、融侨集团、禹洲集团等50多家房地产商聚集一堂,对此次台湾土地项目推荐会表现得兴趣十足。此外,多家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也对两岸合作充满热情,包括中国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厦门中信银行、香港高银国际资产管理等。
而出场致辞的邱复生尽管已年过花甲,是横跨文化界和地产界的“大腕”,仍谦虚地说自己是来跟各位“前辈”学习交流的。他说,其实在9月举办的中国国际地产投资交易会上,许多大陆一级地产商就对台开公司的开发理念深感兴趣,这些企业在近些年已积累了一定的开发经验和实力,具备跨境投资的能力。此次台开厦门行,将进一步与这些企业深入交流可能的合作开发事宜,同时将台开公司在台湾经营成功的土地开发模式复制至大陆。
此外,在此次推介会上,台开还提出了面向大陆私募普通股的计划。
台开要在厦打造
海西“华尔街&rdquo
早在本月初,台湾方面就有消息传来,台开将在厦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昨日记者向其求证,得到肯定回答。
邱复生向记者透露,此次厦门之行,除了推介土地外,台开还将进一步和厦门思明区政府洽谈此事,目前合作方式还未确定,不过两岸金融业聚合的趋势已经显现。“金融业在慢慢聚合,就像美国的华尔街。&rdquo 据悉,该金融中心将以福建为主体,建立一个涵盖浙江、广东、江西三省部分地区逾6000万人口的金融中心。
邱复生表示,两岸签署ECFA之后,代表未来两岸金融市场的藩篱解除,金融业更被视为可享有早收利益之列,台湾金融产业选择了与台湾文化背景相似的海西经济特区先行着“陆”,主要是可避免刚登“陆”时就直接与外资大型银行正面冲突,“其中又以占地利优势的厦门,最受台湾金融业者青睐,因此台开公司将为台湾金融业者,在大陆打造一座可与国际城市接轨的大型整合金融平台,让它成为台资金融业前进对岸加速发展的跳板”。
在国务院同意厦门先行先试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大背景下,未来在两岸政策逐步放宽后,高规格的“厦门国际金融中心”将助两岸金融业统合战力,与世界级的外资银行竞争,为两岸华人在国际金融业版图上抢攻一席之地。
另外,台开也将前往福建平潭岛打造“智慧岛”,预计12月至当地提案。据悉,与大陆合作将是台开布局全球的第一步。邱复生表示,目前台开积极把台湾经营模式复制到中国大陆,并已设立台开厦门贸易有限公司。
  多“震”的花莲项目安全么?
商报:21日花莲地震,厦门也有震感,您这次来厦门推介台湾土地,我们看到有很多花莲项目,您能介绍一下你们在建筑抗震方面的技术经验吗?
邱复生(笑):所以说厦门和台湾有着很亲的关系。其实从技术上说,我们的建筑法规对于建筑的抗震要求都要达到7级、8级以上,但是地震是一种天灾,我们没办法抗拒,不过可以在心理上抚慰大家。花莲每年有大大小小1000多次的地震,花莲人从小都“震习惯”了,我们的项目除了达到基本抗震要求外,底盘都比较大,这样至少可以从心理上给大家很稳定的安慰。
陆资何时直接入台开发房地产?
商报:现在台湾到大陆开发的企业很多,但是大陆赴台开发房地产目前还存在政策上的限制,那么台开此番为何来厦推介台湾土地?
邱复生:现在两岸经贸正在进一步加强,而政策也越来越宽松,很多现在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明天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就像银联卡一年前还没办法想像可在台湾刷, 结果去年8月就可以了。所以虽然现在看起来,陆资进入台湾房地产还需要第三方中转,不过我们希望台开和众多同仁所做的努力可以推进这个进程。而且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很多内地的包括厦门的房地产商都已有投资国际的实力,和大陆的合作将共同推进两岸地产业的进步发展。台湾的经济在停滞发展十几年后,近期慢慢恢复,而且我们看到大陆正在崛起,房价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我们希望在大陆崛起的进程中,台湾也不会缺席。
台开登“陆”步伐是不是慢了?
商报:这是我们第一场的土地推荐会,虽然台开是台湾土地储备最大的公司,但是台湾很多的土地开发商都已经先一步进入大陆市场,台开的步伐会不会慢一步了?
邱复生:我们跟很多台湾的开发公司都是好朋友,虽然是竞争者但也是伙伴。步伐的快慢并不是以一时来看的,后来也有居先者,这在各个行业都是一样,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和节奏。现在的地产界已经不是并行的竞争,而是不同空间的需求,你必须找准自己的路线,对自己的专业加以运用,在蓝海找到自己的特色。
邱复生不走寻常路
上周六,第47届金马奖在台北揭晓,内地演员吕丽萍封后,看到这一幕,邱复生很平静。20多年前,邱复生曾经是第一位到厦门取景拍摄电影的投资人,也是最早提出并举办海峡两岸电影节的文化人,而现在成果已到丰收时,作为两岸文化这座桥梁最早的奠基者之一,他却觉得自己早已从这个领域谢幕了,“现在百花齐放,早已让位于后来者”。
邱复生在台湾有“媒体大亨”之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便已是影响台湾媒体发展的先驱人物。他素来以“善于观察趋势”著称,当台湾的同行都只关心两个月后发生的事情时,他已看到了两年后将发生的,故常有领先潮流的创新之举。1988年,年代公司开始筹拍第一部直接碰触“2·28事件”政治禁忌的电影《悲情城市》,并且让此片在1989年4月抢先赴厦门拍摄外景,虽然镜头不多,但已创造了历史。
《悲情城市》在1989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勇夺金狮奖,再一次创造了台湾电影的历史。当时,著名导演谢晋正好是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之一,这使《悲情城市》获奖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也使邱复生进一步加强进军大陆电影市场的“企图心”。
1990年1月,邱复生发起成立“中国两岸影艺协会”,并担任首届理事长。这是台湾电影界成立的第一个两岸交流团体,充当起文化交流打前锋的任务。另外,他还在香港成立年代电影公司,眼疾手快地以“香港年代”的名义跟张艺谋签下了两部片约(因当时台湾政府禁止两岸直接合作拍片),以他个人建立的在国际影视市场网络将本来只属于中国的张艺谋推向了世界。在第一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邱复生特意找来侯孝贤挂名监制一职,成功制造了“两岸国际名导首度携手合作”的轰动话题。
斗转星移,当初的“传媒大亨”如今已变成“地产大亨”,而过去他一直用文化搭建两岸桥梁,这位从来都不走寻常路的人物,如今又给自己一个新的任务:通过促进两岸地产经贸交流,进一步推进两岸融合,共同发展。不过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文化人”的老本行并发誓依旧要进行到底,做文化创意地产则成了台开如今两岸行走的理念。因为在他看来,两岸源自华夏的5000年的文明是水乳交融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