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今后五年 厦将实现“五个翻番 ”
- 发布时间:12-23 10:02
  “今后五年,厦门要力争实现‘五个翻番’、打造‘五个厦门’”,在昨天闭幕的中共厦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说,这五年是区域竞争格局的重构期,厦门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br />
  会议听取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讨论并审议通过《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圆满完成预定议程。<br />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刘赐贵、陈炳发、黄杰成,市委常委欧阳建、邵华、黄笑影、徐模、钟兴国、卢士钢出席会议。于伟国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总结讲话。<br />
  “这五年是区域竞争格局的重构期。国内各区域板块发展风起云涌,周边城市发展竞相加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 于伟国谈厦门加快发展要有“紧迫感”
城市战略 GDP和财政收入都要翻番
  于伟国在会上指出,“十二五”这五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五年,是攸关厦门发展前途地位、不容错失的五年。在新的起点上,最根本的,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今后五年,厦门要力争实现“五个翻番”、打造 “五个厦门”。<br />   “五个翻番”,就是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民生与社会事业投入,均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先进城市的前列。“五个厦门”,就是要大力打造 “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幸福厦门”。<br />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奋斗,到2015年,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岛内外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和谐社会建设领先全国,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为率先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打下决定性基础,为推动全省跨越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br /> 产业培育 五年内打造若干个1000亿产业链
  于伟国强调,厦门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产业、文化与创意,抢占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包括食品、轻纺、化工、商贸等,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br />   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壮大平板显示、汽车及工程机械、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等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力争五年内打造若干个1000亿、500亿产值产业集群 (产业链)和100亿产值的大企业集团。<br /> 交通建设 打造全城“半小时交通圈”
  于伟国说,岛外要着眼于空间拓展、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加快四个新城开发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岛外71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岛内要着眼于形象更新、产业转型、功能提升,加快旧城旧村改造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以及东部新城区和金融商务区建设,推动老厂房“退二进三”,强化对高端经济 要素的集聚、融合、扩散效应。<br />   完善连接岛内外之间、各组团之间以及组团内部的快速干道,建设城市轻轨等项目,打造全城“半小时交通圈”。构筑同城化的快速通道。围绕打造厦漳泉大都市区,延伸城市对外通道,推进厦漳跨海大桥、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形成闽西南“一小时交通圈”。<br /> 民生工程 实施“六大工程”建成“全民社保城”
  于伟国说,要全面实施“六大民生工程”:就业促进工程、全民社保工程、教育优先工程、生态人居工程、平安创建工程、文明品牌工程,把发展过程变成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br />   其中,力争年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建成“全民社保城市”,五年内建成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新建1.5万套保障性住房,率先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确保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br />
城市战略 GDP和财政收入都要翻番
  于伟国在会上指出,“十二五”这五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五年,是攸关厦门发展前途地位、不容错失的五年。在新的起点上,最根本的,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今后五年,厦门要力争实现“五个翻番”、打造 “五个厦门”。<br />   “五个翻番”,就是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民生与社会事业投入,均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先进城市的前列。“五个厦门”,就是要大力打造 “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幸福厦门”。<br />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奋斗,到2015年,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岛内外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和谐社会建设领先全国,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为率先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打下决定性基础,为推动全省跨越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br /> 产业培育 五年内打造若干个1000亿产业链
  于伟国强调,厦门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产业、文化与创意,抢占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包括食品、轻纺、化工、商贸等,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br />   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壮大平板显示、汽车及工程机械、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等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力争五年内打造若干个1000亿、500亿产值产业集群 (产业链)和100亿产值的大企业集团。<br /> 交通建设 打造全城“半小时交通圈”
  于伟国说,岛外要着眼于空间拓展、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加快四个新城开发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岛外71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岛内要着眼于形象更新、产业转型、功能提升,加快旧城旧村改造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以及东部新城区和金融商务区建设,推动老厂房“退二进三”,强化对高端经济 要素的集聚、融合、扩散效应。<br />   完善连接岛内外之间、各组团之间以及组团内部的快速干道,建设城市轻轨等项目,打造全城“半小时交通圈”。构筑同城化的快速通道。围绕打造厦漳泉大都市区,延伸城市对外通道,推进厦漳跨海大桥、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形成闽西南“一小时交通圈”。<br /> 民生工程 实施“六大工程”建成“全民社保城”
  于伟国说,要全面实施“六大民生工程”:就业促进工程、全民社保工程、教育优先工程、生态人居工程、平安创建工程、文明品牌工程,把发展过程变成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br />   其中,力争年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建成“全民社保城市”,五年内建成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新建1.5万套保障性住房,率先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确保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