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东渡港区进行搬迁改造 将成全省首个邮轮母港
- 发布时间:02-17 10:21
  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东渡港区,是厦门港起飞的第一功臣,历经了30年的风霜,一直是厦门港货物运输的主体港区,为厦门特区的建设和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随着岛内外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十一五’期间,港口建设也重点向岛外的海沧、嵩屿、刘五店转移。”吴京生介绍说:“根据《厦门港总体规划》,东渡港区将进行搬迁改造,逐步搬迁、调整,优化既有设施的布局和功能,积极拓展邮轮经济,发展保税和现代物流等高端航运服务。”
  据了解,东渡港区现有的大宗散货、远洋集装箱和部分散杂货运输功能要转移到后石、海沧、嵩屿及刘五店港区。近期,东渡港区1-4#泊位的钢材、石材、内贸集装箱将搬到刘五店港区;“十二五”中期,集装箱搬到海沧港区;铁矿石、煤等散货搬到后石港区。
【同步】
  戴尔将在厦设服务外包中心
  “电脑巨头”戴尔在厦继续发力,去年以348.6亿元的年产值稳居厦门工业第一把交椅,今年开春又带来“大礼包”——即将在厦设服务外包中心。
  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王德贤昨日透露,今年会有更多500强企业落户厦门,在厦投资的跨国企业将增资或再投资。他预计2011年我市合同利用外资将达到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
  全球500强公司投资厦门分为三个阶段。王德贤说,1990年前为第一阶段,以参股为主;1990-2000年为第二阶段,以制造业为主,其中以ABB、林德、太古、戴尔等为代表的500强企业投资厦门,在厦形成优势产业群;2000年-2010年为第三阶段,制造业以老企业增资扩产为主,服务业大幅增加,如沃尔玛、特易购、百安居、家乐福等落户厦门,此外,服务外包也有新亮点,百威英博、马士基等在厦投资。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对社会资本开放
  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晓舟昨日在市政府网站接受在线访谈时表示,我市已经着手研究对社会资本进一步开放领域。
  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市已经着手研究,再进一步开放领域。黄晓舟说,在市政公共领域、社会事业领域等方面再进一步扩大整个开放的空间,引入社会资本。比如,我市正在探索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采用先进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在医疗领域,引入优质的社会资本医疗资源,来提升我市的医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去年我市10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再融资79亿元。今年我市还将推动和引导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