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174个五大战役项目落户翔安 构建区内20分钟交通圈
- 发布时间:03-11 09:55
  昨日上午,翔安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区长柯志敏作区政府工作报告。会上,《翔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也同时公布。
  2011年:构建区内“20分钟交通圈”
    继续打好 “五大战役”,是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柯志敏说,今年,翔安区将加快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区内“20分钟交通圈”,建成马新路(马巷至新圩)、翔安东路(翔安南路至大嶝大桥),加快马新大桥、滨海东大道建设,开工建设324国道复线、海翔大道东延伸段、翔安西路等9条交通干道。
    加快推进天马面板、金财液晶面板、盛达机械、农发科技、辑美彩印、宝格丽、泰琛金属、晋联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促宝钢钢材剪切、宸鸿科技(五期)、许继电器、索纳太阳能、与狼共舞、恒荣塑胶等项目竣工投产,推动景智光电、乐捷科技、乾照光电、弘信电子、达运精密等项目扩建达产。今年力争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2家。
  围绕民生工程战役,继续集中财力办好一批惠民实事。实施村居信息化工程;继续推进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逐步实施本区生源进入中职教育免学杂费制度;建设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及一批体育设施;继续实施村居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今年新建20个;开工建设客运枢纽站和各街镇公交场站,更新公交车辆60部;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小嶝岛生活垃圾处理场和朱坑环卫基地等。
  今年,翔安区将完善文教园区市政设施配套,力促厦门演艺学院动工建设;全力配合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加快建设。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办好镇街公办幼儿园,实施新圩镇十年义务教育试点 (即增加学前教育一年)。
  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深化新城核心区9.5平方公里修建性详规编制,着力建设2.4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区,推进建设管理服务中心、防空防灾调度指挥中心和7000套限价商品房等工程。实施官路、莲河等4个老区山区村建设以及莲前、新等5个新村建设。
  对台交流方面,策划开发大嶝和烈屿“两岛一日游”旅游线路,做好金门县政府旧址等涉台文物保护,构建“翔安金门合作共建区”。
  柯志敏最后表示,区政府将推行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试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民众旁听政府常务会制度,推进行政决策、财政预决算、公共支出等政府信息公开,建设规范透明的政务环境。
  “十二五”:打造“五大基地,一座新城”
  《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将翔安区打造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港口物流基地、海西对台交流交往基地、高级技术人才教育和文化发展基地、高优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基地、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新城,即“五大基地,一座新城”。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二倍 (与2010年比,下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一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翻一番。
    到2015年,争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600亿元,年均增长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台湾2010年水平;工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年均增长16%;地面财政总收入45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2亿元,年均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4亿元(不含火炬高新区)。
    到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000亿元,新建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75%,新城框架基本形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保证义务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9万人,全区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生态方面,到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及建成区城市绿地率均达到省、市要求水平;工业和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黄智敏 林瑞声 黄培真 朱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