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存款准备金率20.5% 四大影响冲击楼市或迎降价潮
- 发布时间:04-18 09:20
据央行官方网站消息,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第十次上调。至此,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0.5%的历史最高点。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是为抑制通胀预期,然而效果仍有待观察。
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逾3600亿元
不断高企的CPI被认为是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重要原因。4月15日,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C PI同比涨幅达到5.4%,创出32个月来新高。而央行此前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6794亿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达2.24万亿元。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涨幅为16.6%,高于16%的货币调控目标。货币增速环比涨幅在2月份出现回落后,3月份又有所反弹,较2月份高0.9个百分点。
另外从公开市场上来看,由于3月份央行在公开市场大量运用28天期正回购操作,导致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超过9000亿元,天量的到期资金加剧了4月份货币回笼的压力,仅依靠央票和实施正回购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很难回收巨量的到期资金,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必要的选择。据估算,上调0.5个百分点后,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600多亿元。
紧密上调,是否能抑制物价上涨?
对于此次上调,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培训师谭雅玲认为,央行此举是为了减少投资和投机,减弱资金的流动性。而目前通胀原因正是由于流动性过大所引起,而上调准备金率,则可以从源头减少资金流动性,避免投机行为。
综观近年货币政策可以发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大幅增长:比如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实施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当年银行信贷规模增至9万亿元。2010年,这一数据仍超出7万亿元,远高于此前多年4万-5万亿元的水平。
对此,业内也存在不同看法。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就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抑制通胀的效果仍有待观察。目前出现的市场物价上涨并非一定是货币太多这一货币总量因素所引起,也有很多结构性因素,包括劳动力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同时也包括外部因素,如输入性通胀。而上调准备金率,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对金融市场的效果尚不明显,但立竿见影的,将是短期内加剧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吴晓求认为,央行此举难以抑制通胀走势,对中小企业将带来严重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否存在上限?
尽管发布时间从惯常的周五改到了周日,但央行这一动作仍符合市场预期。
就在前一天(周六)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表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没有绝对的界限,这取决于条件,条件如果变化,界限就会变化。
“目前的货币投放量也是前所未有的”,谭雅玲认为,尽管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但相比此前多年庞大的货币投放量,目前“上调幅度微不足道”,尚存空间。“大家已经习惯了此前的货币宽松政策,目前一上调,就觉得不正常”。
而吴晓求则认为,“没有上限”一说法并不准确。前两年货币投放也是正常的,因为当时为了挽救市场。而目前这一上调幅度已超出常态。在他看来,存款准备金率18%是常态,目前上调幅度过高,已称得上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根据以往的动作,市场可能会预期近期再次加息。有分析认为,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可能进一步出台,但是通胀形势的发展并没有超出预期。而对于短期内是否会伴随加息,谭雅玲和吴晓求则均持反对态度。
“之所以再次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更多的是考虑到了热钱流入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他估算,用“外汇储备增量-FDI-贸易顺差”的公式简单测算,一季度非贸易、非FD I项下无法解释的资金流入就达到1300亿美元左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热钱”。
  【背景回顾】
近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一览:
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0月13日起,央行对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期限为两个月。
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9月25日起,下调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的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而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二个百分点。
央行2008年6月7日宣布,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上调。
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6%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
  四大影响冲击楼市
开发商二季度后期降价求量
中原分析认为,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继续抑制通货膨,一定程度也是为了配合楼市调控: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楼市的影响主要有几点:
首先:继续抑制开发贷、购房贷,根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一季度楼市情况看,国内贷款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的比例已经从去年同期的22.6%下调到了今年一季度的19.9%。在成交量下调、贷款收紧的双重影响下,调控政策的影响逐渐清晰。贷款明显收紧。目前来看治理通货膨胀与调控楼市需要同时发力,在通货膨胀大背景下,楼市调控更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在持续加码的政策重压下,目前来看房价下行的可能性愈来愈大。
其次:抑楼市必须首先抑信贷,货币政策是影响楼市调控的关键因素,相比前两轮调控,第三轮调控执行到目前来看,力度更大,首要原因就是结合信贷调控,不仅叠加数次加息,更是缩减了利率优惠幅度,存贷款准备金率的收紧更使得各商业银行抑制了放贷冲动。
第三:增加开发商资金利用成本。据截至4月1日的74家A股上市地产公司年报显示其中合计现金流净值为负的701.67亿元,去年这74家公司的现金流净值为357.56亿元,同比减少了296.24%;其中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合计为7237.29亿元,去年这些公司的存货是5110.19亿元,同比增加41.62%。 现金流锐减,而存货则明显上涨,这证明了最近开发商的资金压力逐渐加大。公开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39家信托公司共发行129只固定收益信托产品,单月发行数量环比增长152.9%,同比增长111.5%;预计发行总规模为211.11亿元,环比增长91.5%同比增长146.1%
第四:在融资渠道急剧变窄的同时,房企融资成本不断攀高,在连续多次上调后,开发商从银行贷款也越来越难。而信托资金的募集明显增加了开发商利用资金的难度和成本。会逐渐增加开发商加快项目销售追求销售回款,降低压力。
预计在下半年开发商将遇到非常大的资金压力,开发商将面临销售萎缩及贷款收紧的双重压力。部分敏感的开发商可能从二季度后期就开始就明显的出现降价求量的行为。北京等城市很可能率先出现市场调整。而二三线城市可能明显滞后。
而直接影响来看,很可能部分城市已经出现银行暂停购房贷款或者是暂停部分购房贷款的现象可能逐渐增加和蔓延。而对于购房者来说,想要获得贷款的难度也更加加大。叠合信贷政策的第三轮楼市调控目前来看,力度将继续增加。
  四大权威专家解读上调存准率对市场影响
李迅雷:上调0.5%存准率不够对冲热钱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4月份货币市场到期资金超9000亿,通过公开市场发央票或正回购,虽然也能净回笼部分,但还是难以完全对冲过量到期资金,故上调存准率在意料之中。此外,4月份热钱流入还会不少,即便上调0.5%存准率,还是不够完全对冲,故预期央行不久将发行长期央票。
曹卫东:此次上调对市场影响有限
联讯证券副总、首席策略师曹卫东曹卫东表示,上调节奏未变,市场影响有限。预计还有三次上调,针对外汇占款。一季度银行业绩良好,放贷规模仍然较大,但是市场日成交难以放大是制约行情的因素。
李大霄:不足影响市场偏强方向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存准金率上调再次上调是应对通胀的举措,收缩流动性的累积效应会慢慢体现,对市场的影响偏负面,会对市场造成短期冲击,增加了上攻的难度,但这次不足影响市场偏强方向,蓝筹股的估值优势仍然存在,金融地产+建筑煤炭钢铁化工五朵金花仍有潜力,市场稳定基础仍然存在,下半年的通胀情况可能会得到控制,无需恐慌。
向威达:上调意料之中银行股或借机调整
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向威达表示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在意料之中,主要应该是为了对冲流动性增长。4月份到期央票很多,大概有9000亿左右。人民币升值势头也在加快,尽管一季度首次出现了贸易逆差,但是热钱流入不减。
上调存准率对股市会有一些影响,特别是银行股,因为会冻结3500亿左右的资金,对银行的业务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也不会很大,因为银行股现在基本面比较好,赢利增长迅速,特别息差之外的收入增长很快。虽然近期银行板块已经有了一定的上涨,但整体估值依然在历史底部区域,仍然有估值优势。所以,银行股可能借机短期调整,但不妨碍中期上涨。(来源:腾讯财经)
  一月一调货币紧缩任重而道远
王小广:调存准效果不明显建议加息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手段目前看不到很明确的效果,建议采取利率手段。存款准备金率年内第四次上调,对此王小广认为这种调整主要是针对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的数据,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偏热,除了众所关注的CPI指标之外,其他各项指标也都持续在高位。他认为应继续对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收缩,金融调控还要加大力度。
不过他不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是个有效的手段。“我认为利率调整更有效,利率调整增加投资者成本。”他指出,价格问题主要是需求问题,抑制需求应是增加投资成本。
潘向东:上调存准率意在抑制通胀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对冲目前的热钱,收缩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他认为,目前来看准备金率仍然是比加息更有效更直接的方法,至于央行后续的举动,还需要继续观察,主要看通货膨胀的环比数据,此前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以及外汇占款情况。
郭田勇:频繁上调存准影响银行业绩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频繁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今年银行信贷空间缩小,保持业绩增长将变得困难。他表示,考虑到整个国内银行业都以利息收入为主,连续的收紧政策将使银行的信贷增长空间变小。他估计,今年的信贷规模将在7万亿左右,这一数字远低于去年的7.95万亿。“因此银行保持业绩增长是比较困难的。”他认为,加强混业经营,开拓更多的盈利渠道,是银行业未来的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