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房价 房价过高未获根本改变
- 发布时间:04-19 09:19
房价过高未根本改变<br />
时光飞逝,自去年4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至今已整整一个年头。
调控的成效究竟如何?据新华社报道,3月份全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环比价格下降的有12个城市,持平的有8个,同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个。二手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有16个城市,持平的有10个城市。
新华社评论认为,部分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效。
房产热降温
去年4月至今,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政策调控的大年。国家共出台三轮大的调控,具体细则达30条,调控的力度和频率都居于历史之最。
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限购、限贷到限价,从三套房贷到二套房贷,甚至是首套房缴税门槛的出台,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到“将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节奏一路小跑。
数据显示,多数城市的调控效果已经显现,市场量缩价稳,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似有终结迹象。上海、深圳、杭州等重点城市的楼市在经历多轮调控后,成交量明显下降,房价也开始退烧,甚至有楼盘直接降价回笼资金。
经过轮番调控,土地市场也开始产生反应。国土部下属中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仍小幅上升,但住宅用地价格涨幅开始回落。
一季度监测数据显示,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2945元/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价格为4349元/平方米,环比增长3.33%,同比增长10.99%,增幅均较上季度收窄。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随着调控的深化,未来住房市场的热度将有所缓解,从而有助于居住地价的平稳。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大中城市房地产炒作热度的梯度转移,要防止中小城镇的住房及土地价格的跟风上涨。
  资金链吃紧
一边收紧信贷,一边严控购买力——时隔一年,房地产商的日子还好吗?年报数据告诉我们,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流水平正在下滑。
至今年4月12日,已有9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公布了2010年年报。据统计,上市房企去年现金流总和已骤降至负734亿元,而这94家房企2009年的现金流之和还处于6亿元的水平。
更为重要的,现金流下滑的态势可谓全面开花。至少有55家企业现金流指标为负,77家企业现金流同比下滑,甚至连招商、保利、万科、金地这四家中国房地产业的领军企业都未能幸免,保利地产更是以212亿元的降幅排名垫底。
“一路小跑”的地产新政正迫使部分开发商囊中羞涩。在业内分析师看来,房地产行业的结构性分化也已经显现,并将随着调控的持续而不断加速。
保障房提速
作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利器”,楼市调控将加快保障房供应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加突出了保障房在供应结构中的地位。
按照计划,今年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比去年实际开工的套数增加72%。住建部与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严格的开工时间表和问责制,各地也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保障房建设开始提速。
各地保障房建设如火如荼,多家媒体报道了以往保障房管理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反映出全社会对住房保障相关制度设计以及如何实行公平公正分配的高度关注。
专家指出,影响中国未来保障房建设的难题,资金不是第一位,关键在落实中如何将政策力量和制度力量以及高度的全局意识、责任感凝聚成合力,真正做到保障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