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鹭江道景观整治启动 将重现老厦门骑楼风貌
- 发布时间:05-13 09:15

摘要:厦门鹭江道景观整治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将重现老厦门骑楼风貌,沿线居民自行拆除违章建筑。
本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林其煌 王毅辉)再过一段时间,鹭江道沿线将重新焕发青春,成为厦门一条最美的沿海景观带。记者昨日从思明区了解到,鹭江道景观整治工程已经正式启动,首期工程在厦禾路口至中山路段率先施工。
7.6公里沿海景观将整治
一栋栋建筑已经包上了脚手架,工人们忙碌着搬运施工中所需的建筑材料。记者昨日在鹭江道的施工现场看到,景观整治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鹭江道至胡里山炮台段沿街立面景观改造工程是我市今年城市建设战役的重要项目。全长约7.6公里,整治范围涉及中华、鹭江、厦港、滨海4个街道辖区,63栋建筑、住户1261户3865人、20个单位、48个商家。
整治内容为包括实施“平改坡”工程;建筑立面再造;规范广告、店招;规整空调外机;拆除防盗网;拆除临时建筑、违章搭盖,拆除立面建筑上影响观瞻的广告;规整各类管线;补种绿化;门窗修饰;设置夜景灯光等。
思明区表示,整治工程将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色彩、统一整体色调与风格,还原建筑原有风貌,彻底解决沿线景观存在新旧建筑不协调,质量参差不齐、景观凌乱、绿化单一、市政管线较杂乱等问题。
鹭江街道率先启动沿线景观整治
目前已经正式启动的鹭江道景观整治为鹭江街道办事处辖区路段,即从厦禾路口至中山路口,沿线长约882米,具有历史风貌10幢建筑,共涉及居民242户876人,2家酒店,2家旅社,32家店面。
由于这一段的现状是以厦门特色的骑楼作为街市的主要形式,这一段的改造目标是还原骑楼风貌,保留原来的建筑风格,色调以原建筑色彩为主,展现厦门特有的人文特色。
记者注意到,整治方案将拆除一些建筑的铁碰窗,并封闭阳台,裸露的空调外机也将移位,统一规划空调机柜、外墙管线。比如,厦门财富中心旁的这栋老建筑将对外墙恢复,除了清洗墙体的污渍外,还将补贴红砖还原建筑风格,这栋建筑改造后将成为一栋别有风情的历史建筑。
沿线居民自行拆除违章建筑
施工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的群众和商家造成影响。不过对于这项有利于城市形象的工程,大多数市民表示了支持。
鹭江道沿线的建筑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屋子没有阳台,一些居民在窗户外搭铁架晾晒衣服。根据整治方案,铁架属于被拆除的范围。但如果拆除铁架,居民的衣物将无处晾晒。为此,鹭江街道、社区经过多次上门宣传劝导,最终使大多数居民根据大局观念,积极主动配合。
鹭江道176号204室的阳台有一处20平方米的搭盖,作为储物间。在城管执法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的劝说下,业主主动拆除了这处搭盖。另外,轮船总公司也主动拆除了一处15平方米的铁皮搭盖,厦门一等邮局附近巷口的12平方米铁皮屋也自行拆除了。
“整治工程是一件利民的好事”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鹭江道越来越美了。”附近居民杨雅燕说,她从出生一开始就住在鹭江道一带,看着鹭江道的环境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变化,“外国的朋友回到厦门都说,厦门变得太美了,太不可思议了。”对正在进行中的整治工程,杨雅燕表示了支持,她说,现在政府再次整治鹭江道景观,就像为建筑穿上新的衣服,对美化我们的城市环境起到重要作用。“这是一件利民的好事。”
居住在鹭江道224号的居民上官明也说,房子是1933年建的,以前政府已经装修过一次了,现在政府再次免费装修建筑,我们很欢迎,也很支持。
春光大酒店相关负责人沈先生也表示,虽然整治工程对他们的经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拆除户外广告也会减少收益,但从长远来看,酒店所在的建筑属于历史建筑,历史悠久,酒店一直想改造建筑,结合这次整治,对酒店内部也重新装修。“短期的不方便我们可以克服,希望通过这次整治工程可以提升酒店的品牌和形象,我们服从这个大局。”
分发1000份“致居民一封信”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推动整治工程开展,鹭江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成立了鹭江道、湖滨南路道路景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具体工作组全面开展工作。涉及鹭江道、湖滨南路道路景观改造的社区也相应成立了景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此次重头戏的鹭江道社区,分5组由社区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分别担任组长入户宣传讲解。
设计改造的建筑居民情况复杂,居住环境较差,配合度较低,为此,街道、社区反复上门入户宣传,多次利用双休日及晚上时间上门宣传并分发1000份“致居民一封信”,做好居民群众的思想宣传工作。
街道还协调辖区派出所、执法中队、社区等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区工商局做好鹭江道沿线景观整治中涉及的广告拆除保障工作,目前已经拆除了60多块广告牌。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开展,鹭江街道还增加协警20名,24小时不间断巡逻、检查,在原有的日常治安巡逻中再强化,确保鹭江道景观整治施工安全及沿线居民群众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和谐。
【相关新闻】
我市近期投用
6座天然气加气站
出租车改装后可使用清洁廉价的天然气
本报讯 (记者 殷磊)近期,我市建成投用的天然气加气站将达6座,为我市大力发展车用天然气汽车提供充足的气站保障。湖滨中路天然气加气站,寨上天然气加气站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不久可望建成投用。
自2009年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进入厦门以来,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推广天然气汽车加气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有310辆天然气公交车上路运营,运行状况良好。
作为天然气汽车的“补给站”,天然气加气站的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根据规划,近期,我市要在岛内外建成6座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其中天然气加气母站1座,位于集美门站旁;标准天然气加气站2座,分别为吕岭路天然气加气站,灌口汽车城天然气加气站;天然气加气子站3座,分别为湖滨中路天然气加气站,会展北天然气加气站,寨上天然气加气站。这些加气站每天可达到10万立方米以上的供气能力,可满足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需求。目前,加气母站、灌口汽车城天然气加气站、吕岭路天然气加气站、会展北天然气加气站已建成投用。
出租车不久也有望用上清洁、廉价的天然气。据了解,我市有两家企业通过了省技监局的评审,预计月底前就可获得改装资质。出租车改装后,要到市技监局报备,认定合格后,可领取到车用气瓶使用证,凭使用证加气。燃油出租车改为双燃料车,每辆约需要八九千元。我市路面行驶的液化气双燃料的士,想加气,也得改装,费用相同。
根据市场调研,出租车使用天然气后,以每天每辆车行驶500公里计算,每天节约燃料费163元。行驶天数以350天计算,年节省燃料费5.7万元。而且机油更换次数也可减少,能省50%以上的维修费。 改装后,出租车使用两三个月就可回收成本。不过,对于使用年限仅剩一两年的出租车,省钱效果就不明显了,不建议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