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海沧大桥亟待分流 修复方案已列入政府研讨范围
- 发布时间:08-30 08:28
摆在面前的两大难题是:翻修海沧大桥势必要封闭部分车道,交通受到影响;大桥采取进一步的分流、限行措施,同样也会令一部分交通受到影响。
据悉,针对海沧大桥的修复方案和保护措施,已列入政府部门的实施计划和研讨范围。
问题1 为何不早翻修?
80%的桥面沥青有病害,为何不提早进行翻修?
“实际上,翻修方案去年就已经提交上去了。”路桥管理陈玖彬告诉导报记者,但由于当时正在进行仙岳路改造,再进行桥面翻修势必会给拥挤的交通雪上加霜,故而延后。
交通问题一直阻碍着海沧大桥桥面 “换脸”。每天双向12万的车流量,不可能对全桥实施长时间封闭式翻修。以现行的车流量来看,仅封闭一个车道便会造成交通堵塞。
按照陆地上公路的做法,道路翻修一般是先封闭一个方向的道路,留下另一半道路用来双向行走,但这种做法显然不适合吊在空中的海沧大桥。
陈玖彬解释,海沧大桥是悬索桥,两侧的重量不能偏差太大,而单单把一侧的沥青全部挖除,就会减轻2800吨。
问题2 能否禁大货车?
翔安隧道即将摆脱大货车,海沧大桥能否立即效仿前者?答案是:不行。
一座海沧大桥,连接的是一个港口。从海沧大桥上的沥青损坏分布可以判断,运重货的大货车数量,进岛大大多于出岛,它们直奔东渡港口而去。
海沧大桥能否立刻禁行,相关部门曾做过探讨,但目前的结论是:近期不适合全天候禁行大货车。
出台一纸禁令容易,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大货车一旦被禁,必须长距离绕行,跑到新阳大桥-杏林-杏林大桥再进岛,港口物流效率势必受到波及。
更为关键的是,新阳大桥目前也不适合重吨位大货车行走,大货车绕东孚、灌口、杏林,距离更远。这一点上,来自物流协会的声音是:不赞成。
对策1 运用限载+限行的策略
无论是桥面翻修,还是出于桥梁结构安全考虑,如何分流海沧大桥上的重型货车成为关键。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2011年12月递交出海沧大桥“体检报告”时,也给出了一条建议:海沧大桥应对重型车的通行采取适当分流、限行等措施。
显然,现今高峰期海沧大桥限大货车的措施在安全方面表现乏力,需要有其它的分流和限行措施出台。
市人大常委、民盟厦门市委副主任朱奖怀提议,运用限载+限行的策略,以减少重型车辆对海沧大桥造成的压力。
限载,如规定核载超过40吨以上的大型货运车辆,进岛不得走海沧大桥,改走杏林大桥;限行,如引导那些借海沧大桥进岛的“过境大货车”走海翔大道。
两项措施并举,需相关部门科学调研,哪些车要限、哪些车要引导。
对策2 风料石码头搬至海沧港
两天来,关于将厦门本岛一般性功能搬至岛外的讨论,在市人大常委会热议,岛内港口逐渐搬至岛外已是共识。
大型货运车辆忙碌的车轮,转出了繁华热闹的东渡港。比如,最易威胁海沧大桥的巨石,一块又一块地由大货车送到东渡码头,然后被起重机吊上船舶。
如果能把东渡港的这部分功能转移到海沧港,此类重型货车可以不走海沧大桥,大桥将如释重负。
市人大常委朱奖怀认为,运载巨石的重型货车威胁最大,应加快进度调整厦门的港口布局,把属于东渡码头的重载货物码头,调整到海沧港。
其实,海沧港也在做准备工作。据悉,其中的13号泊位,正在加购两台起重机,很快便可具备“吞吐”风料石的能力,现在等的是转移时间出炉。
是转移时间出炉。
进展 分流措施已在研究
此时重提海沧大桥,实在事关安全。在国内连发各类安全事故之后,安全成为提及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翔安隧道“封杀”大货车,首要考虑到的正是安全二字。
据悉,海沧大桥桥面的全面翻修计划,已经进入政府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待“九八”过后,将进一步研究采取什么的交通管制、分流方案。
海沧大桥修复完毕,如何避免重型货运车辆再对其桥面、结构安全带来影响,亦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尽管目前尚未确定方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措施将会“一步一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