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于伟国主抓稳增长保民生 150多重大项目开工
- 发布时间:09-11 08:55
连月来,厦门稳增长惠民生力作不断,岛内外六区以两个区一批集中开工,成效显著;六项民生大事扎实推进,稳中求快,民生优先,一项项的行动背后,折射的是厦门最高决策者对于城市发展的更高站位、科学思辨和有效举措——
以民为本,民固邦兴。经营城市也一样。
看碧海蓝天依旧,世界经济上空已是风云变幻,任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厦门,这座端坐在国际市场上的城市,同样难免经济寒风的凌厉吹拂。然而,心怀民本,稳增长以保民生、保民生而促发展,追求可持续的投资,追寻有质量的增长,厦门找到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百姓共享“幸福厦门”。
今年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一手稳增长,一手保民生,各区集中开工15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300亿元。这些项目既涉及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又有生物医药等新兴制造业,还有新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民生项目,实现了产业与民生的“双轮驱动”。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所指出的,这“对于厦门市促进投资增长、培育新增长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速岛内外一体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就业、就学、医疗、食品、住房、出行,这六件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大事,成了厦门市委市政府“稳增长、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抓手。
危中寻机。积极力量在集聚,创新机会在酝酿。刚刚在厦举行的第十六届投洽会上,国际政要和经济大腕们一致认为:经济重振,必须找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对厦门的美丽赞不绝口,而诺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则说,“厦门发展得真不错!”美丽繁荣的厦门,就是摆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前的一份发展“蓝本”。
稳中求进:
1300亿总投资稳增长促发展
找准点、出手快。针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趋于下行,厦门力求“稳中求进”。今年以来,于伟国多次强调,厦门必须有效应对、科学决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今年7月25日,经过精心酝酿,海沧400亿项目、集美新城百亿项目集中开工。集美的软件园三期(二期工程)、旅游集散中心,还有海沧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暨海沧新城……这些项目的投建,凸显岛外新城在推动厦漳泉同城化和缩短厦门岛内外差距方面的标杆效应。
鼓舞人心,提振信心。于伟国说,岛外新城建设“转入以实质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主,有效形成了新城建设与产业互动、民生提升的有机结合。”这句话,充分显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稳增长、保民生、促发展”的重大谋略。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金融中心等重大平台规划建设,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结构调整,突出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双轮驱动”。
振奋人心,催人奋进。8月底,思明、湖里两批百亿项目再次集中开工;9月6日,同安重点片区项目、翔安区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再次举行。至此,今年以来,全市各区集中开工项目150多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 项目开工时间之密集、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一项新的稳增长“新政”即将实施,这项被称为“影响面之广超过1994年以来任何一项税制改革”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在我市开展试点,届时我市将有7大行业数万户企业受益。之前,市委市政府还及时出台了鼓励企业增产多销、扩大出口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近20项政策措施。
跨国企业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哪里发展得好,便走到哪里。9月8日,亚马逊宣布,再增资扩产2.9亿美元,在同安打造覆盖东南五省的运营总部。至此,亚马逊在厦的投资达到5.8亿美元。就在同一天,还有8家世界500强企业“看上”厦门,签约厦门。
稳增长,促发展,政策发力,效应显现。在全球经济风声鹤唳之下,厦门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增长。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8月份,我市生产总值(GDP)实现1689.69亿元,增长11.3%,呈持续回升态势。
民固“城”兴:
六项民生大事保民生促发展
稳增长,谋发展,民生是最后的落脚点。
“改善民生是和谐稳定之本,要抓实就学就业和‘医食住行’等民生大事,实现共创共享‘幸福厦门’!”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会分析会上,于伟国这样强调。
保民生,促发展,同样也能稳增长。就业、就学、医疗、食品、住房、出行,这六件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大事,所涉及的民生项目,成了厦门市委市政府“稳增长、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抓手。
民以食为天,食安心安。至“十二五”末,我市将投入1亿元支持“菜篮子”工程。厦门研制开发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已经上线。如今,厦门1万多家食品经营企业销售的6万多种食品都有了“身份证”。同时,一系列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重点工程启动。9月份,九龙江入厦原水实现了全封闭输送,厦门人终于喝上“放心水”。
8月5日,厦门第二批限价商品房——翔城国际公开摇号。如今,全市1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已有12个项目约2万多套交付使用。未来两年内,我市可以提供的保障房房源还将有数千套。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率说,厦门的保障性住房开展得早,覆盖面广,管理规范,应保尽保,创造了“厦门蓝本”!
道路宽敞,心情舒畅。串联起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四个行政区,岛外“交通快速动脉”海翔大道8月动工;厦漳跨海大桥、厦门机场新候机楼等项目有条不紊地建设;厦门轨道交通、海沧海底隧道、翔安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的前期顺利推进。破解“交通三难”,于伟国多次深入调研,交通部门拿出多项举措,民主党派人士称“得民心,暖人心”。
看病可以不进岛内——不仅是老翔安人的想法在改变。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我市将新增翔安医院、五缘医院和五缘高端医疗园区三个大型医疗机构。此外,许多公立医院的扩建、改造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到2015年,我市每个行政区都将有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
教育优先,“一个都不能少”!今年,我市争取全年新建(开办)公办幼儿园23所,提供学位4000以上。对此,网友“shenk”赞赏有加,“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教育问题,多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已经出台推进,作为一名准爸爸,我先替孩子道一声谢。”
稳增长,同时也意味着保就业、促创业。魏毅是一名退役军官,他在海沧创办一家高新企业。得益于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他的企业已连续三年获得厦门市成长型中小企业称号,为社会提供了200多个工作岗位。今年上半年厦门新增就业人数11.23万,力争全年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
前些日子,鹭江道交通该如何分流?下穿式隧道该如何建设?厦门类似的民生话题,极大地引发了百姓参与的热情。于伟国对此充分肯定,并且请有关部门要认真倾听,他说, “办民生大事,一定要重民意、听民声、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切实可行、已经看准的民生事项,要雷厉风行抓好落实,尽快让群众得到实惠;对意见尚未统一的民生大事,一定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进行科学论证,严格按照决策程序,民主、科学、依法决策,确保把民生大事办好办实,真正让群众满意。”
倾听民声,善谋民福。民革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马明炬这样感叹,“市委市政府正在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民生行动计划’,让百姓共享‘幸福厦门’,这就是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啊!”
厦门惠民实事的出台过程,正是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更多市民参与决策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