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于伟国调研破解入学难 优质资源将向岛外倾斜
- 发布时间:09-27 09:25
这是于伟国10多天来第四个民生专题调研。厦门市领导陈修茂、臧杰斌、林国耀、李栋梁参加了调研。
“就学难”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入园难”与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两方面。于伟国强调,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要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科技幼儿园怡祥分园调研时,一名正在给小朋友上体能游戏课的男幼师引起了于伟国的注意。这名男幼师毕业于集美大学体育专业,是一家体智能培训机构的教师,同时给多家幼儿园上体能课。孩子们很喜欢他,亲切地叫他“鱼丸老师”。于伟国当场肯定这一“走教”做法,称其“打破传统,很灵活,效应好”。
事实上,这名男幼师受关注是因为他是男幼师。如今,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长期存在,很多专家担心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会从多方面影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于伟国表示,幼儿园师资配置不一定要“大而全”、“小而全”,像体育、音乐、绘画这类具有专长的师资力量,特别是像男幼师这类紧缺的师资力量,完全可以创新机制,跨出一园一街,在一定区域内统筹使用,公办园、民办园都可以聘请,这样也有利于推动优质资源均衡化。“当然,前提是,要通过专门机构来统一管理。”
●破解“入园难”:年内新建、改扩建23所公办幼儿园,明年再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适时回收现租用公有产权园舍的不达标民办园,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统一并逐步提高全市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积极引导民办园健康发展,完善民办幼儿园分级收费管理和财政补助制度;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师资质量,推行民办幼儿园登记注册和规范管理制度。
●破解“入学难”:今年完成祥店小学、通屿学校等13所中小学建设,新增学位约1.2万个,明年拟完成肖厝小学、祥鹭小学等14所中小学建设,新增学位约1万个;进一步挖潜扩容,大力提高公办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统一并逐步提高全市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快完成同安、翔安18所完全小学和20个教学点标准化建设评估任务,年内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标准化建设目标;推行义务教育“片区”管理工作,完善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综合考核的管理机制:打破区域限制,在全市范围内从城区学校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和教师到岛外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
[相关链接]
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
明年新建扩建公办园不少于16所
于伟国:公办幼儿园办学质量好、收费低,而民办园收费偏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说到底这是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谈及对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破解之策,于伟国强调“两手抓”。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力量一起办学前教育。
“公办、民办要一起规划,不能只规划公办园,不规划民办园。”于伟国特别强调,要加强民办园管理,制定办学标准、收费标准。他说,政府就是通过管规划、管标准,最终管质量、管效果。“民办园的办学效果,应该由社会评价、由家长评价。”
记者也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份,厦门全市共有幼儿园62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仅占14.3%。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政策“大礼包”的推出,今年厦门市将新建、改扩建23所公办幼儿园,可增加学位6600个以上。明年,厦门市将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不少于16所,提供公办幼儿园学位3500个以上……
此番调研来到了科技幼儿园怡祥分园。这所幼儿园原是租用政府部门产权园舍的民办园,去年回收为公办园,办学规模扩大,教学质量和环境大幅提升,受到所在片区居民的欢迎。目前全市这类民办园有80多家,厦门正计划加大回收力度,进一步扩大公办园资源。
破解义务教育“入学难&rdquo
优质教师资源向岛外及薄弱校倾斜
于伟国:厦门是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城市,还要促进师资均等化。
厦门是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城市,年内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标准化建设目标。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难,正是当前厦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今年厦门公办学校新增学位近万个,较大幅度地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于伟国肯定这一结果“非常不容易”,同时也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公办学校,进一步挖潜扩容,大力提高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比例。
“民办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必要补充。”除了在公办教育上发力外,于伟国还要求提高民办教育的办学质量,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建好管好。
于伟国注意到优质师资力量紧缺的问题。他说,一方面,我们要面向全国把优秀人才招收到师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促进师资均等化的进度,加快优质资源向岛外、薄弱校倾斜。 (记者 陈光豪)